搜索

急救中心电话:0377-83811111      咨询电话:0377-83976667   
门诊预约挂号电话:0377-83976606/6608/6008/6602    地 址:河南省南阳市滨河西路1888号
页面版权所有:南阳张仲景医院     
豫ICP备19004070号-1 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郑州   [后台管理]

关注手机站

关注微信

新闻中心

病树前头万木春——走进张仲景医院

发布时间:
2022/05/13
浏览量
 





    编者按:生活里有光有影、有晴有雨、有左有右,多种滋味蕴含其内。人间有味是清欢,清欢不受物质束缚,没有外在条件,是青山的妩媚、是白云的漂游、是发自肺腑的情感流露,是源自内心的真挚表达。医护对患者提供有温度有质感的诊疗服务,清澈且清净,是一种清欢,患者和家属对医院和医护的认可和信任,欢喜且欢悦,亦是一种清欢。













     本文摘自于《齐鲁晚报》,文章作者张天星,其老伴在我院内三科诊疗住院,经韩丽华院长、刘理琴主任、周天春主任等诊疗,采用中西药并用,中西医协同,临床疗效显著,遂写此文。

     张天星,笔名实磊,中国金融作协会员。退休前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干部,曾任《农业发展与金融》杂志社社长、总编辑、党委宣传部部长等职。








 

病树前头万木春——走进张仲景医院

     健康的人都是幸福的,生病的人都是不幸的,被慢性病缠身的人更是不幸的。

    人到老年最怕得病,特别是长期折磨人的慢性病。我老伴儿,有家族遗传的高血压和糖尿病,年轻时自恃健康无痒,不重视治疗,导致2010年第一次中风,在北京304医院第一次治好后,2014年心血管又堵塞,在美国做了搭桥手术,自此以后,身体每况愈下,形成心衰、肾衰的慢性病。每年都要住两次医院。感谢北京304医院的心内科专家夏云峰主任和王晨医生,每次住院都医治有方,同时又晓之以理,特别嘱咐:“愈后防复、防变。西药伤肾,能少吃就少吃,要食疗同源,要中西医结合,吃点中药,慢慢调养,防止肾病恶化。"

     我老家在南阳,每年回老家都找中医为老伴儿看病,也吃了不少中药,但没有持续不间断的吃。去年冬天,老伴儿再次中风,严重到卧床不起。家里亲属们不断催我们回来看中医,用中药调养。我们于年前回到南阳,原打算过罢春节就住院治疗,但又遇“倒春寒”天气,病人怕冻,一直拖到4月中旬,我们才走进“南阳张仲景医院”接受系统治疗。

    张仲景,何许人也?东汉末年南阳名医。东汉末年,战乱频仍,温病四起。天降大任于张仲景。他“勤求古训,博采众方”,济世救人,仁爱为怀。他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三个第一:①辩证施治,总结出中医诊治“八纲”、“六经”,写出《伤寒杂病论》十六卷。此书是中医史上理、法、方、药具备的经典,“为众方之宗、群方之祖。”②提出了“治未病”的理论,即“未病先防、既病防变、瘥后防复”。③使用特色疗法,运用针灸、按摩、坐药、浸足、舌下含药及人工呼吸等等方法治病救人。特别是人工呼吸法比比利时的拉普德医生要早16个世纪。后人称张仲景为“医圣”,我们南阳人称他为“医神”。他死后为其修建了仲景墓碑,晋代时就为他修建了“医圣祠”,受世代人民的香火尊崇。

      为传承中医瑰宝,早在1947年,南阳人就创办了“张仲景医院”。2015年,南阳张仲景医院由仲景宛西股份有限公司收购,投资6个亿倾力打造,选新址滨河西路1888号,占地200亩。新选址在雪枫桥头,院内外环境优美,医院现代化设备配置齐全,是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、保健、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院。规划设置病床位1500张,现在已正式开放使用500张。

 

     在医院门诊部,经内科专家王始扬主任诊断后,老伴儿住进了内科三病区。在内三科病区受到科主任、心内科专家刘理琴和副主任周天春的热情接待。住院头两天进行了几项必要的检查,并通过望、闻、问、切,确定病情后,进入治疗阶段。具体负责老伴儿的周副主任,对她确定的治疗方案是:①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原则,原来在北京住院期间确定的几样西药,仍继续坚持服用。②根据病情服用汤剂中药。③实施特色治疗,针灸、心脏体外反搏、药足、熨抚等,运用特色疗法促进疾病的康复。针灸通经活络、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;中药泡脚促进循环、活血化瘀;脚心贴敷药物促进睡眠;体外反搏促进心脏康复等等。现已中西医结合治疗两周,老伴儿感到有明显好转。

    住院后,每周二,河南省中医内科知名专家、张仲景医院韩丽华院长查房时,亲自为老伴儿诊脉看病,并对已服用的中药方进行了调整,嘱咐防止病情发展的具体事宜。

 张仲景医院韩丽华院长亲到病房为病人把脉看诊

     我陪伴老伴儿治病期间,有几点体会:

     一是这里中医药文化味道浓郁,受到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精粹的教育。一进仲景医院门诊大厅,迎面看到张仲景把脉看病的雕塑和医圣张仲景的文字介绍。雕塑的南边有长方形条桌,摆放着预防新冠病毒的中药茶,来看医生的都可以随意取用,两个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,为病人免费刮痧拔罐治病。大厅的北边是挂号和交费室,大厅南边是中药房。在张仲景雕塑旁边还有一个长方形桌子,摆放着“治未病”的宣传单子,两个护士在那里静候来访人员的任何咨询。扇形的大楼南为病房楼,中为医技楼,北为治疗康复楼。门诊部的北边还建立了张仲景医学馆、讲学堂和张仲景养生坊。扇形大楼的院内是偌大的花园草坪,供病人们在院内养生散步。花园里建有仲景“寻方采药、访医学技”的雕塑,花园里还种有伏牛山的一丛丛药材树。无论在大楼的绿色长廊里,还是在院内花园散步,都能闻到一股浓郁的中草药香味儿。更重要的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瑰宝,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智慧,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,在这里,你只要有心用心、肯定会受益匪浅。

     二是张仲景的“辩证施治法”及“治未病”的理念,应当是他中医学的核心。“辨证论治”理念:寒症用温法,热症用清法,虚症用补法,积滞用消法。使用寒凉药物治疗热性病,是“正治法”;使用温热的药物治疗,就属于"反治法"。不同的情况,区别对待。这些辩证的观点充满了中国的哲学智慧。“治未病"含两重意思,①没病防病。张仲景主张从健康入手,饮食有节,劳动适度,讲究卫生,锻炼身体,蓄养精正之气。这样就能保证身心健康,增加抵抗力,抵御外邪对人体的侵害,少生病、不生病。②生病要积极治疗,并要治防结合防止发展、延伸其它的疾病。

我老伴儿心脏搭桥手术后,吃西药太多,就引发肾脏衰竭,按照“治未病”的理念“既病防变",尽量少用西药,使肾、肺、肝等脏器不受损伤。西医做不到的,加以中医调养就可以做到。

     三是坚持中西医结合,治病防病,创新发展。

中华五千年历史,中华民族与各种疾病抗争,求生存和繁衍生息,中医药功不可没。近三年来的防控新冠疫情,张仲景的清肺排毒汤仍发挥了大的作用。中国抗疫斗争取得的胜利,中医中药仍然功不可没。

     医道中西,各有所长,取长补短,创新发展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一贯主张。在张仲景医院,我看到医生为病人作心血管手术,然后施以中药调养,这正是中西医结合,取长补短,创新发展的典型样板。

     四是有病治病、无病防病,每个人都要争取快乐健康幸福的人生。

     张仲景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医学家。他相信:“厥身已毙,神明消失,变为异物,幽潜重泉。"(王充语)他反对用鬼神迷信来解释疾病,主张人要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。这在当时神权统治、迷巫盛行的时代确实是难能可贵的。我们生活在政治昌明的盛世,更应当有“自信人生二百春”的积极进取心,争取快乐健康的人生。

     退休后,我也有不少老年病,血压偏高,血脂偏高,腿疼眼疾等等,吃西药也吃中药。我感悟到:看医生,吃药是必须的,但不能全依赖医生和药物,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,有时候自信心比药物更重要。药物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愈力,战胜疾病最终要靠自己!

      唐人刘禹锡有诗:“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今日听君歌一曲,暂凭杯酒长精神。"活着就要抬头挺胸,视死如归幸福安静;生生死死虽有定数,积极进取不是偷生;“医圣”有术皆为助力,自强不息才能最后战胜疾病!

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事业,我很赞成张仲景医院提出的办院宗旨、理念和口号。

     院旨:“为人类创造健康。”

     院训:“厚德载物,济世仁爱,博学同修,传承创新。

     服务理念:“用心服务,创新体验。”

     但我更喜欢三句口号:“让老中医放心,让老百姓放心,让老祖宗放心!”祝愿张仲景医院越办越好!走出南阳,走向全国,走向世界!

     衷心感谢仲景医院韩丽华院长!衷心感谢院门诊部内科王始扬副主任!衷心感谢内三科刘理琴主任、周天春副主任、汪露医生及全科的医护人员们!感谢洪涛、化梅和金凤老同志、老朋友在老伴儿住院前后的关心及帮忙照顾!感谢张家、任家子侄女们对老伴儿的关爱和照顾!

            ——2022年4月25日写于张仲景医院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张天星

文章转自《齐鲁晚报》 壹点号 柳泉金融文学

 

客服中心

急救热线:

0377-83811111

预约挂号

专家介绍